2016年5月15日晚上8点至9点,来自广州智同公益服务中心主任叶贝贝为53名老师、社区工作者和公益机构的工作者带来了一场题为“同性恋和跨性别群体的性教育与服务”的线上讲座。

  以下为分享嘉宾简介

640.webp

 

 

   同性恋和跨性别群体的性教育与服务

 

    认识LGBT群体

640.webp (1)

  彩虹旗,采用彩虹色调组成的多色旗帜,其涵义之一是代表”同性恋骄傲”。色彩在同性恋骄傲的表达中一直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代表同性恋最色彩缤纷的标志目前仍是彩虹旗,它集彩虹的色彩──红、橙、黄、绿、蓝、紫──代表了同性恋社区的多元性。大学生彩虹小组中举起的代表同性恋自豪的彩虹旗象征了大学生对平等、友爱的向往以及对赋权型性教育的渴望。

 

  LGBT

  640.webp (2)

    L是Lesbians,女同性恋者;G是Gays,男同性恋者;B是Bisexuals,双性恋者;T是Transgender,跨性别者;I是Intersex,间性人;Q是Queer,酷儿。

  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指的是性倾向。

  跨性别:是指那些不认为自己的性别与他们出生时基于生殖器官而被决定的性别表现为一致的人。或者说各人真实性别没有在其出生时被真实的反映出来。是一种自我认同的性别身份。

  间性人:混合了男女生理性特征的“亚性别”,包括:两性人或雌雄同体,即兼有睾丸和卵巢的人;男性假两性人,即兼有睾丸和部分女性生殖器官,但没有卵巢的人;女性假两性人,即兼有卵巢和部分男性生殖器官,但没有睾丸的人。

  酷儿:酷儿理论认为人在性行为与性倾向上均是具有多元的可能的,人的性倾向是流动的,不存在同性恋者或异性恋者,只存在此一时的同性间的性行为以及彼一时的异性间的性行为;甚至,不存在绝对的传统意义上的男人或女人,只存在着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

 

  LGBT群体面对的社会压力和问题640.webp (3)

  (1)自身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不一致产生的困惑和模糊

  小学时大家就会有同性恋的概念,但对同性恋的认识不清晰,以为这是不好的事情是被人耻笑的;也很少有同学愿意与之交往,因此,性少数群体会表现得好像自己没有七情六欲,难以找到能与自己探讨有关性的问题的人。

  (2)同伴和社会环境的不友好

  对于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性别气质的人,对于LGBT性少数群体,社会大众会有不好的称呼,如性变态等。

  因性倾向隐秘、难以觉察,性别气质能够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学校的歧视与暴力大多是性别气质导致的。性少数群体更容易被其他小朋友孤立,被老师忽视掉其面临的困扰。例如,一男同性恋者,与其他小朋友说自己是女孩并且言语、行为女性化时,其他小朋友会觉得很奇怪,会疏远、欺负他;一男性化的女生,会被同学称呼为男人婆,并遭受男生的肢体暴力。

  (3)缺乏支持

  性少数群体的学生,一般不敢主动跟老师和同学探讨,而异性恋之间的同伴支持和了解会更充足。学校一般都没有LGBT互助小组,因而性少数群体青年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遭遇很大的压力和障碍,如抑郁症、自杀率和性传播疾病等概率比较高,这种现状与周遭环境的压力、性少数群体所能获得的教育资源和信息是有直接联系的。

 

  性教育对于LGBT群体支持的重要性

640.webp (4)

  (1)性教育能够帮助性少数群体认识和接纳自己

  人类的性的取向、性的性别和性的行为是多样的、多元的,现在不说性偏离而是说多数分布和少数分布的概念,没有以前那么多的价值判断了。原来建立的性的秩序、性的道德是根据当时的社会文化与政治来对它做出评判的。一百多年前还有多偶制,现在是一夫一妻制,人类对性的关系理解也是随着社会环境而变化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性的少数派一直都是被边缘化的。

  性偏离(书的第一章就介绍了同性恋,内容较为严肃和全面,涉及性的情感、体验)和初中青春期生理读物(侧重于男生女生的生理结构和生理发育的内容)作为性教育读物,给讲师带来性的启发和支持。性偏离一书里对同性恋的态度是友好的,它提到,同性恋不是病,同性恋也能很好地生活,这让讲师对社会给的同性恋的定义开始有认识和能够自我接受了——同性恋不是病,那自己也不是病了,自己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成长。

 

  (2)性教育提供给性少数群体相关的性知识,包括性传播疾病的问题640.webp (5)

  讲师于杂志上看到1991年旧金山一患有艾滋病的男同的照片,以为同性恋与艾滋病联系紧密,感到很恐惧、很困惑。而后来接受到的如何预防性传播疾病的知识支撑了自己的成长。

 

  (3)性教育让周围环境变得友好,也让性少数群体有信心和勇气:当周遭环境不是特别友好时,性少数群体整个成长过程是孤独的,不敢贸然出柜。小学和中学时,学校普遍对同性恋持负面态度,让同性恋者不敢去聊关于同性恋和性的话题,不知道谁是同志,也不敢信任他人。

  “同志是一个没有根基的王国,没有律法,只能生活在黑暗中”,讲师曾在公园松树林男同聚会的地方认识到朋友。人类社会,不同的社群都要从团体中汲取力量。直男即异性恋者从所谓江湖中汲取力量,而当时公园的男同社群给予了讲师这种力量,他们不再是书本上的描述,而是活生生的人,这种同伴的影响力量让人自信。以前总是被小伙伴嫌弃、欺负,被老师不喜爱,被父母不喜欢,而找到社群、团体,对性少数群体而言很重要。

  大学时,讲师参加了针对男同的“同伴之间的支持”的培训,与社群一起分享知识、情感和力量,使得讲师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向室友、同学和老师表达自己出柜了,而老师特地讲解同性恋的知识、呼吁反对歧视使得讲师感到很温暖,因为没有遭受伤害与歧视。

 

  提问与回应

  1.在学校当中,如果老师发现疑似LGBT学生,同时学生受到欺负了,学生又不知道什么是LGBT,那老师应该怎样处理疑似LGBT学生和处理好学生群体关系?640.webp (7)

  首先,学校层面需要营造科学的性教育的氛围和对LGBT友好的环境。性教育非常必要,每个人都需要科学地、全面地认识这个问题;学校的管理者和老师也要具备多元的、现代的性教育的视野,老师们有比较好的理念和性教育的知识,才传递给其他同学,这样同学才能意识到:歧视和暴力这样是不好的,是会对别人造成伤害的。

  其次,个体层面,校方需要对疑似LGBT的学生表示支持和理解。协助LGBT学生建立同伴支持小组,使得性少数群体能够相互帮助和从团体中汲取力量。并且,需要尊重LGBT学生的隐私,当其需要心理老师和社工介入时,提供具有相关知识和能力的老师和社工给予其支持,创设信任的专业的环境,并给其家庭提供支持,改善家庭环境。

 

  2.针对基于社工或家综的平台,有针对社区开展LGBT服务的经验吗?

  讲师在社区组织中,尝试做过推动的工作。如实习点培养实习生、开展LGBT的沙龙、工作坊及线上讲座等,对接各方的专业技术以达到整合。以后希望在社区层面开展更多工作,包括与政府和教育部门合作,因为在社区中,中、老年人难以入手开展LGBT的工作,从学校入手相对比较简单,且这些学生初中和高中毕业以后也会分布在不同的社区和城市。若在学校做得好,便可以点概面,虽然近几年可能看不到很大改变,但长久来看是有效的。

 

  3.驻校中发现有一部分的学生会有喜欢同性学生的情况,作为社工是跟ta普及相关的知识教育还是说先去了解ta情感状况?

  首先,社工需检视自己对LGBT是否有歧视。若社工对LGBT的接纳程度高的话,需要从探讨学生现在的状况和真实感受出发,然后再采取相应措施。可能学生需要的支持和关注比较简单,通过沟通和互动便能了解。

  做LGBT群体的工作,最主要的是改变环境,环境友好氛围的创建是很重要的,如果环境不安全,孩子是会把自己隐藏起来的。因而,社工可以通过这一个案例,带动类似LGBT或渐进的主题课堂讨论和班会。

 

  4.在校推广性教育的一般内容,学校会接受,但目前也有担心针对LGBT内容的性教育,学校方面会有意见,有相关经验分享吗?

  在性教育中,学生可能会认为男女之间的性才是正常的,社工可以引导学生还有哪几种(LGBT)也是正常的,让学生对LGBT的认识出现改观。也许学生会对此感兴趣,当学生提问踊跃时,再与老师商量开展LGBT的性教育的内容,以预防学生追赶潮流扮演LGBT,当然,老师会有推动的也会有限制的,会要求社工哪些内容不可以说而哪些内容要作引导,社工把握好度。

 

  5.大家如何看待“腐女”这个群体?640.webp (8)

  腐女,主要是指喜欢Boys’ Love,也就是幻想中男男爱情(即同性恋)的女性。有一些男同性恋者觉得腐女的存在是一种困扰,因为有些腐女对男同性恋群体并不是很了解,走在街上看到两个男生在一起就两眼放光,会觉得自己被特殊化了,然后很有压力。但另一方面,腐女对男同性恋者的崇拜和喜欢比别人带有色眼镜看待同性恋群体要好,男同性恋者若能敞开心扉,接纳腐女作为闺蜜,也许以后她可能就会是最理解、最懂男同性恋者的。也有研究指出,腐女是相对比较注重女性权益的人,她们对被压是有一定的排斥,所以会幻想为什么不是男性被压,再然后男同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新大陆。

 

  流动儿童性教育社区支持试点计划

  为了积极推动社区服务机构开展可持续的流动儿童性教育服务,不断提高流动儿童社区性教育的服务水平,绿芽基金会启动了流动儿童性教育社区支持试点计划,为流动儿童社区服务机构提供性教育讲师培训、教材、经费等系列支持。

  绿芽期望通过推广普及性教育,培养流动儿童社区性教育的人才队伍,让每个导师都成为一颗种子,在儿童性教育领域生根发芽,能支持更多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