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民从乡村走向城、镇,从农业转移到二、三产业从事非农劳动。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12年,我国农民工总量有26261万人,比上年增长3.9%。在这些进城务工人员中,女性逐渐成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根据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在25278万务工人员中,女性务工者占34.1%,这一比例还在继续上升。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由于大城市吸纳能力有限、城乡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出于方便照顾家庭等因素的考虑,许多农村女性选择在中小城镇打工。本项目的研究对象既包括跨地域流向一线大城市的女性务工者,也包括在小城镇就业的农村女性。当前,不论在大城市还是小城镇,进城务工女性已经成为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然而,她们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却并不乐观。

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治理体制,我国改革开放后大量农民进城基本是“移而不迁”。进城务工女性成为在城镇工作、却仍然是农民户籍身份的女“农民工”。这种尴尬身份使得她们虽然参与城市建设、在城市生活却不能享受市民待遇,处于“半城市化”状态(就业非正规化,居住边缘化,生活孤岛化,社会名声污名化,发展能力弱化,社会认同内卷化)。虽然男性务工者也遭遇“半城市化”境地,但是由于传统性别文化影响,女性比男性更处于劣势地位,她们的生存状况更令人忧心。根据2012年联合国项目“进城务工女性心理健康与自杀防范”研究显示,在受调查的689名进城务工女性中,有39.6%的女工存在不良心理反应,6.4%有明显的心理问题,心理疾患高危人群比率占进城务工女性总人数的1.45%。进城务工女性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恐怖等心理不适症状中,心理问题较男性更为严重。因此,进城务工女性的城镇融入度更低,她们的市民化道路更为艰辛,亟需社会关注。

调查义工培训

 

项目目标

◇实践目标

全面、客观、准确地调查了解进城务工女性的城镇融入现状与问题,为针对相关群体的社会服务提供一份较为系统可信的需求报告。

◇政策目标

探讨相关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为中央和城镇政府以及用工单位促进进城务工女性融入城镇社会、有效解决进城务工女性生存问题提供政策建议。

◇理论目标

揭示进城务工女性群体特点,建构系统的、可供实证检验的女性外来人口城镇融入测量指标体系,并通过行动和政策实验归纳总结进城务工女性市民化和镇民化治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