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柠檬桉树正舒展着它的躯干,将繁茂的枝叶伸向蓝天。斜阳透过窗内,暖光落在满当当的书架上,屋内读书人的脸庞被照亮,她们的想象力随着绘本里的故事,像树枝那样在无垠的天地散开、生长。
这是性别友好萌芽计划共学工作坊开展中的一个平静宁和的片段。
9月18-20日,来自17个乡村社区的22名姐妹们相聚在漓江边风景如画的镰刀湾村,共同参与性别友好萌芽计划共学工作坊。
性别友好萌芽计划不仅培养乡村孩子及其家庭的阅读兴趣与性别意识,同时也通过培育在地阅读推广团队,为乡村孩子阅读能力与全面发展提供持续支持。
参与工作坊的姐妹们在共读导师的引领下,尝试设计和带领绘本阅读活动,把绿芽提供的150本关于性别平等、成长和梦想的绘本当作桥梁,带领孩子走向天马行空的王国、走入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将性别友好的“萌芽”植入乡村孩子的心中。
活动合影
一、探秘绘本和儿童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藏着一个丰富、敏感而柔软的小宇宙。在与不同年纪、不同个性的孩子相处时,大人们并不总能理解孩子们的行为和想法,而好的理念和专业的方法能帮助大人们通过绘本拉近与儿童们的距离、呵护孩子们的心灵、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共学导师林立茜为伙伴们解读儿童的阅读发展路径、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特点:“学龄前的小朋友还没有书的概念,建立对书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可以尝试桥梁书,孩子读完会有成就感,会帮助孩子慢慢发展出读更多文字的能力。”
讲师林立茜带领讲解绘本
在乡村的场域中,由于留守儿童数量多,阅读陪伴常由社区单位承接。所以,性别友好萌芽计划的团队需要为社区里的孩子们创造一个易于阅读的环境,使个体浸润在环境中,滋养其逐渐发展自己的阅读习惯与品位。
基于儿童阅读发展路径的理论,伙伴们可以根据参与活动的孩子的情况,挑选更加符合年龄阶段的绘本。“选书、阅读、回应”,茜茜解释起这三个关于“阅读循环圈”的维度,它们可以作为打造阅读友好环境氛围的参照:
“孩子要建立阅读习惯,首先,他生活的周围总要有一本触手可得的书,无论是家庭还是社区的空间,总要有陈列展示绘本来吸引孩子;其次,在孩子阅读的过程,需要使其沉浸的时间和氛围;作为有协作能力的大人,我们可以帮助他们读绘本,帮助他们建立与书的联结。”
二、种下性别友好的种子
绘本不以说教或说服读者明确的道理为目的,它们展现引人入胜的故事、刻画生动的角色,给读者以留白,任人们去想象、共情。性别友好萌芽计划精心挑选的这些面向“性别”议题的绘本,是润物无声的,伙伴们在共读中与诸多跳脱“性别”框架的鲜活角色对话,她们透过这些角色,看见自己、听见了自己的心声。
“威廉面对哥哥和邻居的嘲笑时,是什么样子的?”茜茜举着《威廉的洋娃娃》,让围坐的伙伴们仔细端详书中威廉的表情、体会角色当时的情绪。伙伴们答道:“害怕”、“错愕”。
她们将自己代入想要玩洋娃娃的男孩威廉,当想象自己在面对他人的嘲笑、不理解时,负面的情感涌现了出来。这些经历和情感可能大多数人都曾经历过,通过绘本的引入,在场的伙伴们开始觉察曾经遭遇过或听过的那些“应该”与“不应该”:
“女生要爱干净、做家务、不要舞刀弄枪、不要像男孩儿那样整天打架、不应该浓妆艳抹、要美美的、要听话、要淑女、就应该收拾整理物品、穿裙子才好看、不要喜欢暗沉的颜色、不要发脾气、不要撒娇、要撒娇、要勇敢、不要大大咧咧……”
那些性别刻板印象包围着人们的生活,有些刻板印象甚至是矛盾的。复杂的心情扑面而来,伙伴们形容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矛盾”、“无奈”、“纠结”、“好难”、“委屈”……
在另一场以小组为单位的共读实践,伙伴们一起看见绘本里不同的女性角色,归纳她们的特点,以及书中相应的观念。结果亦然,伙伴们总结出的个人特质和社会规训贴满了整面墙壁。
伙伴们在多次的共读、讨论中,自己审视生活中的性别现象的同时,也领略到如何运用绘本,带着孩子们反思性别刻板印象。在这个过程中伙伴们感到自己的对故事的认知和视角打开了:“以前我们只关注到里面的故事,原来还可以关注到性别的平等。”
三、踏出实践的第一步
带领绘本阅读活动对大多数的伙伴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如何叩开儿童好奇心的大门、帮助其静下心来聆听故事、领略书中的哲思,这一连串的思考,都被巧妙地融进活动环节的设计里,并且通过一遍遍演练,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来。
为了做好一场绘本阅读活动,换位思考和反复揣摩孩童的心理是非常关键的。孩子不是缩小版的大人,用心地了解孩子们真正的情感需求并展开一场与内心深处的孩子的对话才能帮助孩子们沉浸在绘本阅读里。
通过导师对现场示范和教案拆解后,工作坊为姐妹们设计了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小组练习。每个参与的伙伴能够亲自体验如何设计和带领一场阅读活动,包括导入、阅读体验、主题讨论的环节。演练结束后通过三明治反馈法给带领者反馈,这样的活动演练,不仅能够增加缺少经验的伙伴的成就感,也可以帮助她们建立自信心,并且,这使她们可以站在孩童视角上,拥有参与阅读绘本活动的另一种体验。
来自河南半边天团队的巧儿之前从未带领过此类活动,虽然她的“首秀”听众是扮作孩子的大人们,但一开始,她的声音还是透露着些紧张。她为同伴们讲解的是《朱家故事》,一册关于性别与家务劳动的绘本。
巧儿讲解绘本
巧儿一边引导“孩子们”观察绘本的图画,一边温柔地朗读。来到故事的结尾,她提出准备好的问题:“你家里是谁洗碗?”、“谁接你回家?”、“谁辅导你做作业?”伙伴们基于平日里对孩子的观察,又或者是解放“捣蛋的天性”,不按套路地回答道:“机器人!”、“学校大巴!”、“我自己!”
面对这些不着边际的回答,巧儿一一回应着,然后带着“孩子们”反思这三个问题背后反映的现实情况,再将话题引回到性别,顺利地完成了她的第一次绘本阅读活动。
经过这一次充满挑战的演练,巧儿分享道:“从这次培训里,我带走了自信,这次我知道,只要你勇敢,你的声音就是最美的。”同组的伙伴们也看到了巧儿的闪光点:“面对我们的各种无理取闹和提问,巧儿没有忽视,而是用一种尊重的态度来回应,如果我是孩子,我会感受到自己是被在乎的。”
从“如果我是孩子”的角度出发,伙伴们感悟到平等地对待、耐心地回应孩子,是如此关键的举动。被在乎、被尊重——这些让孩子们安心的感受,是打造让孩子信任的阅读空间至关重要的要素。
朱集图书室的佩先说:“面对成人很紧张,但今天大家给了我很多信心,紧张也没关系,开始最重要!”
两天的共学活动进入尾声,大家在最后的回顾分享中说:
“感恩遇见不同的人,每一个人都很特别不同,让我看到人的不同可能,也让我更看到自己并悦纳自己的特点,去探索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茜茜老师的这个问题让我正视自己的所有,更让我在两天的课程中能轻松的吸收课堂内容!我第一次学习绘本的讲解方法,我以前都是照本宣科的读绘本,没有深层次的体会绘本传递的信息!单纯把绘本当故事书。通过几天的学习和练习,才发觉,绘本原来是这样读的,读绘本真的是非常美好的享受啊。”
“作为一名女性我们被期待和评判太多了,多得怀疑自己,从现在起我要少一些自省,多一些悦纳和享受。”
“拥抱各种可能性,与之共舞。”
“这几天我感受到有很多同行人在一起做同一件事,心里很感动,虽然这条路不是那么容易,但我们一直在坚持!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丽!”
“虽然工作坊只有短短两天,但是姐妹们的能量从最开始的见面会就已经爆棚了,感受到大家的学习热情也让我很兴奋,很开心和大家一起读绘本,感受阅读的魅力和深度,当我们享受过阅读的幸福,将我们自己也很喜欢的故事读给ta们听,也许孩子们就会因为我们而爱上阅读!”
当美好遇见美好,满世界都是光
大家回去后马不停蹄地开启了行动,个个都铆足了劲儿,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所学带回村庄分享。何丽芳说:“我很想第一时间和孩子,和同学们分享绘本,和她们一起去发现绘本的美妙!我想在三个月内开两次绘本学习,把学到的用在实践上,加油!”
有团队直接列出了行动计划:
1、与团队成员传达分享工作坊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2、清理闲置的幼儿园,根据现有的桌子椅子以及旧书架打造一间图书室;
3、利用中秋-国庆假期期间策划社区活动,招募学员,组建社区打卡群;
4、在休闲娱乐场所利用摆摊的方式进行宣传,和带领阅读;
5、开展绘本共读活动。
伙伴回到村庄后开展阅读活动
绘本带给人们的美好体验、阅读的方法和坚持的信念是滋养性别友好萌芽的土壤,祝愿伙伴们能在绘本中和孩子们一起种下性别平等的春天。
特别鸣谢健合集团对2023年性别友好萌芽计划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