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21日,绿芽基金会工作人员来到贵州的基加村,看到当地参与可持续生活项目的姐妹团队已经开始了一些行动。本次回访,我们了解村寨的近况、姐妹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她们的下一步计划。

 

基加村寨雨后风景

 

四天时间里,我们融入姐妹们的日常生活,爬山、过河、唱歌、蜡染、喝酒、摆话,村寨里的生活有着别样的丰富多彩。基加村的苗族妇女们大多精通蜡染手艺,家家户户的染房里弥漫着板蓝根的清香,一匹匹布在染缸中浸泡出靛蓝的颜色,姐妹们用蜡刀勾勒出云朵、蝴蝶等各种精美的纹样。

 

基加村姐妹的蜡染作品

 

除了精湛的技艺,在与染缸朝夕相处的熟悉中,姐妹们也拥有着独有的智慧——通过水的颜色,就可以判断染缸是否还有活力。

佩琼姐告诉我们:“染缸也需要休息,染几次缸就没有力气了,需要让它充分休息,等它回足力气才能继续染。”

“只有真的用手做才知道,它是有生命力的呀。”

姐妹们像对待伙伴一样对待染缸。她们朴素的话里,揭示着万物都有休憩的时刻,不可向自然过度索取的真理。

 

基加村的佩琼姐在给布匹浸染上色

 

夜晚,姐妹们聚在一起吃饭。许久没聚会的她们,聊起彼此最近的生活,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在本次云贵乡村妇女可持续生活项目中,基加村的姐妹们曾以酿酒故事为主题聚集村民展开讨论,并向村里酿酒的师傅请教了制作酒曲需要的各种原料。

谈起平日最熟悉的酒,姐妹们你一言我一语,画出了关于酒的思维导图。

 

姐妹们画出的关于酒的思维导图

 

“我们有可多品种啦!米酒、红薯酒、药酒,各种各样的。”

“酿酒的植物就有一百多种,可惜现在有的植物在山上找不到了,我们得想办法看看怎么代替。”

“我们贵州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会吃饭就会喝酒。”

“吵架的时候不能酿酒,不然酒会是苦的。大概是提醒我们不要带着情绪干活。”

“以前苗族酿酒都是女性做的,不过现在男性、女性都可以了。”

大家围绕“酿酒”的主题,讲述了自己知道的故事,同时也明确了妇女团队的分工:谁来管钱,谁来管账,谁来推动工作,让可持续生活的行动有了可落地的具体计划——聚集村里人聚餐讲故事、询问请教酒曲师傅、记录酒曲原材料与个人的酿酒故事。

 

基加村姐妹聚会讲述酿酒的故事

 

这一行,我们感受到了基加村姐妹们的热情、淳朴与风趣,感知苗族姐妹万物有灵的意识里对自然的尊重。走访过程中,我们也邀请了苗寨展喜村的姐妹春花同行,希望促进不同村寨的文化交流,让姐妹们看到不同的风土人情,互相启发、学习。

在这一次同行中,春花深受基加村的姐妹们一直在做的事情所鼓舞。民族服饰、蜡染、米酒等传统智慧值得传承,是因为它们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春花说:“关于本次酿酒故事的推进,大家非常积极地参与探讨,从活动设计、落地想法、分工等等一系列的推进方案,我看到了积极的、想要可持续做事情的社区和人,这点让我非常感动,也因此越来越相信女性的力量。”

 

绿芽工作人员与基加村、展喜村姐妹合影